新闻中心

中铁十二局参建遂大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作者:黄志刚  时间:2025-07-08  【字体:

7月6日,经过近1300个日夜的持续建设,中铁十二局参建的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助力赣西南再添高速公路大通道。

遂大高速公路是江西省“十四五”重点项目,也是江西省高速公路规划“10纵10横21联”中第9纵的重要一段。线路起自吉安市遂川县,与宜遂高速相接,全长127公里,途经遂川、上犹、崇义、大余等两市、四县及沿线地区,采用双向4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中铁十二局承建B1标段位于上犹县境内,管段总长23.25公里,包含桥、隧、涵、路及高标准路面等工程,整体呈现工程体量大、技术难度大、桥隧占比高的特点。其中,红星隧道是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隧采用两端对打方式施工,B1标承建进口段左洞长2636米、右洞长2620米,属地貌特殊、地质复杂、风险极高段落。

“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区,进洞口自然坡度陡峭,最大坡度达到55度,洞身最大高差接近490米”,据项目负责人农振华介绍,红星隧道施工过程中斜穿F2逆断层,这断层周围岩体极其破碎,V级围岩占比超36%,伴有节理裂隙发育且富含基岩裂隙水,隧道掘进极易发生掉块、坍塌和涌水风险。为此,技术团队联合企业隧道施工研究室,组织内部专家踏勘验证,制定了F2逆断层专项施工方案和与之配套的安全保障措施,有效应对了复杂地质带来的挑战,确保隧道施工的稳开挖、稳推进、强支护、快封闭管理目标。

除隧道施工穿越典型地貌外,项目路基相关工程也因低山丘陵条件影响,存在深路堑、高填筑等挑战。特别是在全线“表土保护”“小微湿地”等创新举措推动下,挖、填方作业被赋予“绿美底色”。项目总工程师李磊介绍,“项目采用‘傍山曲线布线’,以桥梁、隧道、分离式路基等结构物为主,最大限度减少对原始地貌的切割。”

在项目超20米深路堑施工点,作业人员通过埋设测点可实现远程感知交互、实时监测边坡稳定性,同时在填挖交接进行落锤强夯进行补强,确保工程安全质量正常有序进行,顺利完成了边坡高度50.6米的开挖任务。相同举措不仅帮助项目破解了其他3处深路堑施工难题,还为高度接近30米的高填路堤工程提供了要素和技术支持。

作为线下、线上“一体化”施工项目,中铁十二局遂大B1标段通过化零为整、连点成线等组织方案,优化了路基、路面施工的工序衔接、作业面交付等环节,最大程度破解了工期压力对路面施工周期的挤占。此外,针对赣南连阴多雨等特点,项目部制定“气象预警+动态拼抢”的作业机制,抢抓施工窗口期组织施工。

高峰时期,项目路面摊铺现场有6台双钢轮压路机以毫米级轨迹重叠实施“挤密式”碾压,1台摊铺机协同开展梯队作业,几乎每一次摊铺都是一次“竞赛”。而抢抓进度的同时,施工质量管理也始终坚持“高精度”“不打折”。农振华介绍,现场的智能温控系统能将RAC-20C改性沥青材料精准锁温在180℃“黄金区间”,激光断面仪检测实时监测,确保作业平整度误差保持在毫米级别。

作为江西省首条全流程践行生态保护理念的高速公路,127公里的遂大高速,如同“玉带”一般贯穿赣西南群岭之中,不仅补充和完善了江西省高速公路路网,也改写了大余、遂川两地“隔山而望”的历史。项目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助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并对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等发挥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