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重在抓实“操作层”
谈及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读者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项目管理者、现场安全员的责任。这种先入为主的代入感让我们常常忽视了“操作层”的工人们的执行力:他们是否服从现场指挥?是否按照规范去执行?这种管理层指令和操作层执行的断裂偏差同样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诱因。
项目安全管理实践中,项目管理者常常出现这样的疑惑:该培训也培训了,该考核也考核了,可违规操作就是“野火烧不尽”。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从“操作层”抓起,消除“折扣”执行和各种敷衍应付,而不是仅仅依靠现场管理人员的“苦口婆心”,那么会不会扭转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呢?
首先,管好“操作层”要以提升工班组的整体“战斗力”为目标,持续压实工班组的管理责任。对于违规操作、不按规范执行的工人要加强对该工班组的责任考核,形成“工人违规、考核班组”的管理模式,让工班组成员互相监督,改变过去不听指挥、违规操作的毛病,扭转现场安全员和技术员管不住、管不好的局面。还可以借鉴“三三制”战术,构建集“施工—安全—保障”于一体的多功能工班组。班组成员之间施工、安全、保障责任分工明确,互助协调,以打造意识强、执行力强的战斗班组为目标。
其次,管好“操作层”要转变过去那种项目管安全、班组管干活的老思想,探索构建项目管安全、工区督安全、班组抓安全的管理体系,形成“项目部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工区监督工人安全操作、工人落实各类安全规范”的安全管理格局。同时,项目部要将安全质量进度责任包干到工班组,明确安全考评一票否决制,如果安全出现问题,即使有再好的业绩也要归零,甚至清理协作队伍,让工班组对安全施工始终怀有敬畏之心。
最后,管好“操作层”要严把队伍入口关。施工生产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作为项目管理者,必须要强化对工班组人员的综合管控,组建工班组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筛查,拒绝劳动技能弱和纪律意识淡薄者。同时对高危岗位作业人员实行专人专管,建立健全工人安全培训、生产和健康档案,用严管善待,引导作业人员自觉践行安全管理规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管好作业人员才能管好安全。持续强化“操作层”管理,着力打造“尖兵”工班组,才能根本扭转过去那种反反复复搞安全、松松垮垮走过场的被动局面。